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全国茅奖鲁奖名家看济源”采风活动成功举办,《王屋山居手记》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9-01 11:36    浏览次数:
  

  “全国茅奖鲁奖名家看济源”采风活动成功举办,《王屋山居手记》新书同期首发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通讯员易肖奇

  白居易曾吟:“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在河南济源,太行、王屋二山巍然屹立,黄河、沁河源远流长;黄帝祭天、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等家喻户晓的创世传说均发源于此。7月8日,以河南作家青青的山居随笔集《王屋山居手记》为契机,“全国茅奖鲁奖名家看济源”采风活动在这座风光秀丽、文脉深厚的城市隆重举行。

  本次采风活动由河南日报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承办。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包括九位曾荣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名家:鲁枢元、李洱、余中先、杨庆祥、乔叶、郑彦英、邢军纪、张者、曹宇翔。此外,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孙德中,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南飞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同济大学教授王鸿生,河南大学教授耿占春,河南文艺出版社原总编单占生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孙德中与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南飞雁先后致辞。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代表出版社向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赠送了图书《王屋山居手记》。

  启动仪式后,现场举行了以“愚公移山精神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题的座谈会。来自济源示范区市委、市政府、人大及政协的多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与诸位文坛大家就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王屋山居手记》新书发布暨分享会正式开始。曹元勇主持了本次活动,李洱、艾云、单占生、冯杰、乔叶、杨庆祥、曲春景、张清华、刘海燕、刘军、李勇、王鸿生、鲁枢元等嘉宾先后发言。

  

  王屋山的百科全书与文学通行证

  作家李洱称《王屋山居手记》为“了解王屋山的必读书”:“这是一部‘王屋山的百科全书’,对王屋山的历史、现实、山水植物、风俗民情等等做了详尽准确的表述。青青的文辞非常好,这种文字的诗意正是产生于它的准确、真实,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对王屋山感情的浓度。”

  曾在河南工作多年的作家乔叶直言自己拿到《王屋山居手记》后第一时间开始阅读,感到非常亲切。在她看来,青青的写作有慧根、有诚意、有拙劲、有“大天真”,她肯下苦功夫,到实地去看;加之画家冯杰亲手绘制的草木图谱,从实处而来,向虚处而去,不断使自己置身于最真实的历史中。乔叶的老家在焦作,对她而言,王屋山是承载着所有人心中执念的一座山。《王屋山居手记》呈现出了王屋山的精气神,可读、可赏,如王屋山一般值得静静、细细品味。

  在张清华看来,许多文化遗产书写是匆忙的材料堆积,《王屋山居手记》则经过了长期的炼化过程,从材料中脱离出来。书中展现了生气勃勃的自然世界,葳蕤的草木、众多的文化遗迹、飞瀑流泉、虫叫鸟鸣,温润气息扑面而来;书中更展现了有主体栖居、见证思考的生命世界,有观照者、临场者、栖居者,有心灵与自然世界对话、重叠,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这是一种依凭地方性又超越地方性的书写,书中文字不仅富有诗意,更有深度与厚度。

  平时常与青青交流文学创作的单占生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总结了《王屋山居手记》的写作:“十个脚趾头在行走”,创作亲临现场,所以文字独特;“十个手指头在考察文献”,所以作品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个大脑”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独到的审美,善于将“诗”融入散文创作,因此,写作富有诗意。

  为《王屋山居手记》绘制彩色插图的文人画家、作家冯杰则特别强调了本书的地理坐标意义。在他看来,本书恰如王屋山的文学通行证。通过这部作品,游客们可以深入王屋山,畅享中原美景。

  

  描绘生态与精神原乡的自然文学

  活动中,诸多嘉宾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王屋山居手记》的自然主义书写。中国生态文艺学奠基人、人文学者鲁枢元坦言,自己第一次读《王屋山居手记》时恍若置身桃花源,看见了心中憧憬的生态原乡。鲁枢元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细致分析本书,认为这部作品是女性作家与大自然的对话,以女性心态描述自然生态,给人清冽、静寂之感,突出体现了“清净”的中国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杨庆祥认为,《王屋山居手记》是一部可以伴人入梦的枕边书。书中,大自然万物栩栩如生,向人涌来,带着前现代的遗迹;而青青作为主体的人,她与自然的互动、交融、共生,是在当今时代很罕见的理想的生命状态,也是本书现代性的来源。

  王鸿生直言,自然文学很难写,最难的就是找到自然的语言,而青青找到了这样的语言。书中文字和王屋山的气息完全融合在一起,聚合成灵动的生命体。学者曲春景则表示,青青的作品中不仅有自然的一面,更有超越的一面;超越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王屋山居手记》中含有内心的美与善,展现出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承载童年与记忆的治愈之作

  对于多位与河南有着深厚渊源的作家、学者而言,《王屋山居手记》中寄存的记忆与浓郁的情感格外令人感同身受。为《王屋山居手记》作序的作家艾云对此有强烈感受。在她看来,深情造就了这本书:青青在王屋山下五年,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眷恋。王屋山的一草一木,触及灵魂深处最柔软的核心,这部作品即为青青为山居生涯留下的纪念册,也是对山之召唤的应答。

  同样作为青青的多年好友,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刘海燕坦言这是一部对世界万物充满善意、饱含美好的书:“这本书调动了记忆,让我找回了童年的世界,回到了精神生活的丰盛岁月。”《王屋山居手记》中丰富的童年记忆亦引起了学者、文艺评论家李勇的关注。在他看来,作家在数年的沉浸中将自我融入了自然景观,书中淋漓展现了作家本人的生命体验,非常动人。

  “大山和平原交界的地方是孕育浪漫气质的地方,王屋山正是如此,以浪漫气息浸染了青青的写作。”学者刘军被《王屋山居手记》文字的浪漫与浓情而深深打动,并将本书的主题概括为“治愈”。对此,他从两个关键词出发进行了总结:“山居”,体现出个体对城市生活的治愈——大自然是最好的导师,沉浸于山林世界,人能重拾对光和颜色的感知,这是自然对我们的治愈。“植物”,则意味着童年对成人生活的治愈——童年的乡野生活,田间地头的草木香气,令人回忆起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些温暖的细节,能够治愈成年的世界。

  最终,作者青青进行了动人的发言。向在场嘉宾深深鞠躬后,她动情地说,自己在济源工作、生活多年,对这片沃土、对这土地上孕育的古代先贤有着极深的感情。通过书写《王屋山居手记》,她也希望寄托自己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祝愿。

  本次“全国茅奖鲁奖名家看济源”采风活动为期两天。首日的座谈会与新书分享活动结束后,嘉宾们拜访济水之源、登临王屋山,亲临现场采风,感受《王屋山居手记》中书写的美景。

脚注信息
Copyright 2017 新豪天地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